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7章(1 / 2)





  片刻,门开了,昏暗中露出一张苍白的脸,面容其实十分娟秀,只是眉眼之间尽是悲倦,又穿着件素色衣衫,竟像是春谷幽魂一般。她淡淡瞅了池了了一眼,轻声道:“进来吧。”

  池了了道了个万福,抱着琵琶走了进去。

  “侯小姐先慢慢听着,我准备晚饭去了。”那个仆妇说着转身走了。

  池了了环视这间绣房,陈设布置比瓣儿房中要精致,但处处透着一股冷意,尤其是天已黄昏,只有一些微光透进窗纸,越发显得幽寂。

  侯琴坐到床边,低着头,神思倦怠,像是一枝新花被折下来,丢弃在这角落一般。池了了看着,涌起一阵悲怜。心想自己虽然从小只身游走风尘,尝尽冷热,但比起侯琴,又不知道好多少倍。

  她坐到窗边的一只绣墩上,将琵琶搁在墙边,笑着道:“我新学了一支《卜算子》,词填得非常动人心,唱给侯小姐听听?”

  侯琴微微点了点头,像是应付一样。池了了略清了清嗓,轻声唱起董谦题在范楼墙上的那首《卜算子》:红豆枕边藏,梦作相思树。竹马桥边忆旧游,云断青梅路。

  明月远天涯,总照离别苦。你若情深似海心,我亦金不负。

  起先侯琴还倦倦的,并没有着意去听,但听到竹马青梅那一句,心似有所动。等听到后来,竟默默流下泪来。

  她忙用手帕拭掉泪水,轻声问道:“这是谁填的词?”

  “董谦。”

  “董谦?”侯琴身子一颤,惊望向池了了。

  瓣儿果然没有猜错,池了了笑着问道:“侯小姐认得董谦吧。”

  侯琴点了点头,眼中又流下泪来。

  池了了又问道:“这首词是董谦为侯小姐填的?”

  侯琴猛地抬起头,流着泪问道:“你怎么知道?你见过他?”

  “我没见过他,这首词是从酒楼的墙上看到的。不过,我不是大官人请来的,今天来是为了董谦。董谦失踪了。”

  “失踪了?!”侯琴顿时紧张起来。

  “他是由于这件玉饰失踪的,侯小姐见过吗?”

  池了了取出曹喜的那块玉饰,侯琴忙起身走过来,一看到玉饰,顿时惊问:“你是从哪里拿到的?”

  “侯小姐真的见过?”

  侯琴眼中忽然闪出恨意:“这是曹喜的。”

  侯琴不知道上天为何要将人分为男女,既分了男女,又为何偏让女子如此无助。从生到死,自家一丝一毫都做不得主,只能安安分分听命、听命、再听命。甚而不如野地里的草,虽然也被人踩,被畜踏,但自生自长,自安自命,有风来,还能摇一摇,有蝶过,还能望一望。

  从开始知事起,她听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贞静。

  他父亲侯天禧从来不跟她多说话,只要看到她说笑跑动,便会重重说出这两个字:“贞静!”

  后来哥哥侯伦也学会了用这两个字唬她,压她。开始,她不懂这两个字,曾偷偷问母亲,母亲说:女孩儿家,不能乱说、乱动、乱笑,要安静。她又问为什么呀?母亲说:你是女孩儿啊。

  母亲的这个解释像一滴墨,滴进她心底,留下一小团黑影,再也冲洗不掉。

  好在那时母亲还在世,她也还年幼,虽不能随意往外面跑,却能在后院里玩耍。父亲和哥哥很少来后院,也就不太管束责骂她。后院虽然不大,但母亲种了许多花草,还有一片小池子。自小没有玩伴,她也惯了,一个人在那里自己跟自己玩。有花有叶,偶尔还会有蝴蝶、蜜蜂、鸟儿飞过来,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已是十分自足自乐。

  她家隔壁是董家,董家在后院墙根栽了一架蔷薇。那年春末,那蔷薇花藤攀上墙头,开出许多红花,胭脂一般。那时她家的花大多都已开败,她望着那些蔷薇,羡慕得不得了,但墙太高,只能望着。

  有天下午,她正望着那些花眼馋,墙头忽然露出一张脸,是个少年。那少年爬到了墙上,看到她,笑着朝她做了个鬼脸,是董谦。

  董谦有时和她哥哥侯伦玩耍,她见过几回,不过她父亲不许她和男孩子接近,因此虽然彼此认得,却没说过几句话。

  “你想要这些花吗?”董谦骑到墙头笑着问她。

  她没敢说话,但忍不住点了点头。

  董谦便连枝摘了一朵抛给她,并说:“小心有刺!”

  她赶忙捡起那朵花,比远看更加好,花瓣胭红,还隐隐有些香气。

  “还有!”董谦又摘了几朵,接连抛给她。

  她一一捡起来,扎成了一小束,开心极了,朝着墙头的董谦笑着说:“谢谢你!”

  董谦笑着摇头:“这有什么?那边墙上还有黄颜色的,我再去给你摘!”

  这时墙那边院里忽然传来一个声音:“谦儿,你爬那么高做什么?快下来!”

  听声音是董谦的母亲,董谦朝侯琴做了个鬼脸,随即扶着墙头倏地溜了下去。

  那之后,她去后院,董谦不时会攀上墙头,有花就给她摘花,没有花,就给她抛过来一些小吃食、小玩意,两个人一个在墙头,一个在地上,说着话,讲些趣事。她和她哥哥侯伦从没这么亲过。

  只可惜,一年多后,董谦的父亲转任了其他官职,全家搬去了外地。隔壁搬来了另一户人家,也有个少年,却异常顽劣,偶尔爬上墙头,看到侯琴,就会丢土块,骂脏话。侯琴又厌又怕,只要听到他的声音,便会躲进屋里。

  和董谦那一年多光景,竟成了她活到今天最欢悦的时日。

  好在她的母亲自幼曾读过一些书,教了她认字识文,虽然不能去外面走动玩耍,读书时却也能神游四方。父亲不喜她读书,她便趁父亲不在时偷偷到书房取书来读。后来,她读《诗经》,无意中读到“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觉得竟像是写自己和董谦一般。

  过了几年,她母亲过世了,父亲也迁了京官,她随着父兄搬到了汴京。汴京宅地贵,他父亲只赁了一套窄房,没有前后院,她只有一间朝南的小房间,常日阴潮昏暗。父亲俸禄低,还要尽力让哥哥侯伦读书交游,她便日夜做些针黹补贴家用,整日没有空闲,心也随之越发阴仄。

  后来哥哥考入了太学,有天带回来一个人,她在后面听见哥哥跟父亲说:“爹,你认不认得他?”她父亲认了半天也没认出来。她哥哥笑着道:“他是董谦!咱们家在江宁时的邻居。”

  一听到“董谦”二字,她的心猛然一动,像是无意中捡到丢失了许多年的一粒珍珠一般。家里没有请仆妇,父亲便让她出来奉茶,她烧了水,煎好茶,端出去时,偷偷望了一眼董谦,他已是一位白衫青年,眉眼端方,气质敦厚。

  董谦一见到她,忙笑着站起身施礼:“这是侯琴妹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