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5章 强抢良田(1 / 2)

醋溜中文网 www.clzw.com,最快更新冯怡王宣 !

今年比往年的雨水多,五月的雨,下三天,停两天。

有时候雨水细细密织,缕缕不绝,铺天盖地如柳絮飘扬。

有时候又是骤雨如珠倾倒,抽打在地面,水溅四起,迷潆茫茫。

潮湿的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的泥土味。

这样的天气,使得冯怡上山探地道的计划一再更改。

王宣听她念了几次去别院,对她道:“长时间的下雨,恐会导致山石滑坡,你等天放晴了再去也不迟。”

冯怡问:“别院后面滑过坡吗?”

“有呀,好几次。”王宣道,“有一次连下几天暴雨,后山滑坡,伤了我们府三个下人。”

“知道了。”

冯怡不只是去别院,她还要下地道寻宝,要是遇上大山滑坡,万一被埋在山内,那就麻烦了。

她不再念着去别院,想起接连下雨,也不知乡下那处破旧的屋子会不会倒塌,那一家老少七口,这些天过得又是怎么样。

五月二十这天早上,冯怡见雨停了,她去了书坊。

冯怡给了一张银票给展飞,安排道:“我上午都在此整理账目。你去开宝寺后面那个村,看看那家人,给他们送点吃的东西和银子。”

“是,少夫人。”展飞接过银票,他走出去同大娃示意了一下,大娃点点头,表示他会保护好少夫人的安全。

冯怡坐在最里间的屋,她用左手提笔在纸上写起了,办一所县学所要的东西。

“桌椅五十张、笔墨砚纸……”

她写下的这些东西,是李进所管辖的平县,将要建的县学,所需要之物。

在李进准备好县学的事后,她会叫大丰去集市里,叫卖这些货的掌柜,将所需要的东西,送往平县县衙。

她还会拿一笔银两给李进,助他将县学办起来。

这些银两,全来自五宫信坊的收益。

要在平县建县学这件事,是李进参观了冯家村的族学后,给冯怡写信所谈,“少夫人,今天我观了冯氏族学,感慨万分,少夫人实乃奇女子也。平县一万多人,居然没有一所县学,我在平县为县令的这三年,一定要想办法为平县设立一所县学……”

那天,李进站在冯家村族学的门口,看着冯怡用左手所书被刻成石牌的族规,心生敬佩。

冯怡建族学,让冯氏族人,无论男女皆要识字,学会一技之长。

相比之下他的理想是空洞的,没有根基。这让他下了决心,要做好县令,治理好一方,才有资格谈治理一州……

李进做了两个月的平县县令,平县属于大县,有上万人口,故而设有一位县令,一位县丞,一名主薄,一名县尉,还有若干的小吏。

平县离京城近,民风淳朴,几乎没大事发生,偶尔发生的小事在族里就处置了。

李进先在县府里熟悉了几天,接着每天带着两名侍卫,到各乡去转,问百姓所需,体验穷人家的生活。

开始,乡下村民远远看见一身县令服的官员,吓得四下逃窜,生怕不小心冲撞了大人,会挨棍子。

“别跑,本官是来……”李进的话没说完,那些人早跑得没了踪影。166小说

李进在县尉沈源石的陪同下,才得见了村民。

沈源石是武官,在平县任县尉,管着平县的治安。

他三十来岁,五大三粗,脸上留有一把半尺来长的胡须,平时腰上佩着长刀,身后跟着几名佩刀小吏。

沈源石听闻县令大人要到乡下去看看,他热情相邀,“下官带大人去沈家村看看。”

“好呀。”李进道。

沈家村是沈源石的家,离平县五里地,一队人骑马行在稀泥烂路上。

李进为了去乡下,又不想要衙差抬轿子,几天时间里学会了骑马。

“啊……”李进骑马还不熟,马蹄偶尔会陷在烂泥地里,马蹄一打滑,他随时会被马甩到泥地里。

他的两个侍卫行在左右两侧,时不时就惊呼着‘噢’,手忙脚乱扑上前救他们的大人。

他们的身手这时就显了出来,李进总是在快摔在地上时,被两人及时捞了起来,再轻轻被放回马上。

李进的两个侍卫,白脸秀气的叫木礼,方脸浓眉的叫言行。

沈源石见这位状元郎狼狈的样子,他暗暗发笑,又不敢在脸上显出笑意。

行到沈家村,有一位老者闻信迎了出来,“大郎回来了。”他一双眼睛看向了一身是泥的李进,不知怎么称呼。

“叔父。”沈源石下马,上前介绍,“这位是我们的李县令,他是今年的状元。”

“大人,这位是沈家村的族长,他也是保正,叫沈泉。”

“草民见过大人。”沈泉上前行礼,热情相邀,“大人请进村喝杯热茶。”

“不去麻烦了。”李进坐在马上,开口问:“老人家,村里有多少户人?”

“五十一户。”

“有几人上学?”

“上学?”沈泉摇头,“大人,上不起呀,没有人上学。”

沈源石解释:“李大人,我们这里的孩子想上学,都是请先生到家里来,费用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