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2 / 2)


  石青心虚,不是因为她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而是因为她爹石大富。

  结亲讲究门当户对这样简单的道理,她一个大门不出没什么见识的姑娘家都知道,都能想的明白,可惜她爹石大富却想不透。人家金少爷好心,给他爹介绍了两笔小生意,她爹竟然就生出了将自己和那金少爷凑一起的妄想。因为这个,她爹连门都不愿意出了,还时不时的就要出来盯着人家染染家里,恨不得时时守在门口,专门等人家金少爷上门过来“巧遇”了。

  石青想到今日她爹和孙氏让她过来送酒时背地里叮嘱她的那些话,通红的脸色一点点变白了。没人知道,这一天,她虽然一直是笑着的,心却仿佛被浸在了苦水中。

  她从前一直以为,她和她爹不亲近,都是孙氏的原因,其实她爹心里是在意她的。尤其是这段时间,石大富将家用交给了石青来管,又大力支持她自己卖绣品攒私房钱,前两日还主动拿出了银子给石青做了两身新衣裳,石青对他也格外的孝顺,父女之间的关系亲近了不少,让石青十分开心。

  直到今日,她爹石大富神神秘秘的把她叫了过去,叮嘱她好好打扮一番去苏家送酒,还让她一定要找机会和金少爷攀攀关系说上话,石青立刻就明白了她爹的打算,心里当时就冷了。

  找一门合适的亲事,一直是石青的执念,她想不到先给她波冷水的,竟然会是自己的亲爹。

  石青想着这些,在巷子里站了好半天,这才推门进了自家院子。

  这会儿,石大富正坐在自己屋里,配着闺女给他特意准备的两个小菜,一边喝着小酒感叹隔壁苏家的好运道,一边满怀期待的等着石青回来呢。

  门当户对这么简单的道理,石大富不懂吗?

  他当然懂,他可没有想要将女儿嫁到金家当少奶奶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只是那大户人家,除了正妻,不是还有妾室吗?他家阿青这么温柔乖巧,从前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又吃了不少苦,他怎么也要给她找一个好归宿。如果她能进金家,伺候脾气好的七少爷,从此吃香的喝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是最好的日子了嘛。

  孙氏坐在一旁,满腹酸气的说着今日苏娘子对她爱搭不理的事。

  石大富瞪了她一眼:“这还不是你自己作的?我可告诉你,这隔壁,你可一定要交好,千万不能再将人得罪了。你知道我今日在那学堂门口看到什么了吗?我可是亲眼看到,那县太爷临走的时候,特意将顾策叫到身边说了半天的话。”

  孙氏听了这话惊了,刚进屋的石青也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隔壁院子,苏娘子空着手回了屋,直愣愣的站在床榻前问了陈大勇一句话,把他惊的一下坐了起来。

  第43章 丈母娘和慈母不一样的心呐。……

  石大富最羡慕隔壁那两口子的, 就是他们养大了顾策,人家怎么就那么会捡呢,出一趟镖就领回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养子。

  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 他到底是做买卖的, 怎么说家底也要比隔壁厚上许多,可再等几年再看, 恐怕就不一样喽, 如今读书人可是又金贵起来了。

  前朝末代皇帝暴虐嗜杀, 主张愚民政策,大兴文字狱,残害读书人, 焚毁书籍,百姓再不敢送子弟去读书识字。

  一直到数十年的动乱结束, 新朝初立, 这一切才开始有了改变。

  开国皇帝登基之后, 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恢复科举,重新开设太学府学县学,还令官员起带头作用, 带头送家中子弟去官学读书,大兴读书风气,如此过了百年, 情况才有所好转。

  只是到底经历过那样一段黑暗岁月, 民心可以唤回,读书人的热情可以拾起, 可是丢失掉的还是缺失了。

  如今的大安,读书人金贵着呢,只要你能考上举人, 别的不敢说,在地方上谋一个小官职是稳了的。

  只是要想供出一个读书人不容易,那笔墨纸砚的花费不算,经过前朝那一通焚烧,如今的书籍连手抄本都昂贵的不是普通人家能担负起的,可是真要是谁家能咬着牙供出来了,那不说大富大贵,人勤奋点,光抄书就能让家里变成小康之家。

  所以石大富哪怕再心疼,也想将儿子供出来,可惜他舍得没用呀,他家石大宝不是那块料也没用呀,可是顾策却不一样了。

  现在看着他们还是一样的,可只要顾策将来出息了,这一家子就起来了,染染那丫头的婚事也绝对错不了,陈大勇两口子将来可是要享福了。

  想到这个,他又想起了金家那位小少爷对苏染染的在意,不由皱了眉头,对着刚进屋的石青招了招手,一边问着今日的进展,一边叮嘱她要多留意,小心别让染染那丫头抢了先。

  石青低眉顺目的站在窗前,柔顺的应着,夕阳的光照进窗内,在她身上投下了一片阴影,让人看不真切她的面容。

  苏娘子站在陈大勇床前问了一句:“你觉得金家这位子洛少爷怎么样?若是咱们染染能嫁给他,是不是挺好的?”这话把陈大勇吓的一下子坐了起来,连酒都吓醒了,坐在床榻上傻呆呆的看着苏娘子满屋子踱步。

  苏娘子自己在屋子里转了几圈,倒是冷静了下来,坐到床边上,自言自语道:“算了,这事儿不着急,现在说这话还是太早了,若是被人听了,还以为咱们贪图人家有钱呢。石青那丫头说的对,这事儿要想有眉目,怎么也得等阿策中了秀才之后,不行,光中了秀才还不行,恐怕得等阿策中举之后。”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归家养伤的日子听的次数多了,如今陈大勇再听到媳妇说这种中秀才举人好像买白菜一样的话,已经很淡定了,再也不会急的去扯她,不会急着去关窗了。

  眼见媳妇已经自己把自己劝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小心的动了动腿靠回到了床头上,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媳妇儿,你这是怎么了?这不过是出去打盆水的功夫,这怎么还把染染和金少爷凑上对了呢?染染年纪还小呢,这说亲的事儿不着急吧?咱们之前不是说好了,到时候要让闺女在家多留几年多享几年福嘛。”

  苏娘子嗔怪的看了他一眼:“现在我也没着急呀,我这不就是和你闲聊呢吗?咱们是不着急,那不也得慢慢寻摸着么。要不然等咱们想给闺女说亲了,哪有合适的人选去。这阿策眼看越来越出息了,我从前那不靠谱的想法是不成了。就算将来阿策的家人不来找他,这孩子也不会留在青阳镇过一辈子的,等他将来有了前程,自然会有好的姻缘找上门来,让染染嫁给他是肯定不成了。可是染染这孩子那样的体质,找一个寻常人家嫁过去也是不行的。这嫁过去了,忙里忙外的,她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万一磕了碰了得受多少苦呀。若是她将来能嫁一个家底殷实的人家做少奶奶,不用自己洗衣做饭肯定是最好了,若是金家这小少爷不行,别的人家也行啊,这镇上做小买卖的也不少,只是这事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等阿策出息了中了秀才举人才行,要不然人家谁能认识咱们呀。”

  这话可把陈大勇高兴坏了,他自从知道苏娘子有让顾策娶自家闺女的想法,就劝了又劝,都没成功。哪想到,这莫名的,自家娘子就想通了呢。

  他一高兴,就夸了苏娘子半天,还叮嘱她以后多关心关心顾策,对两个孩子要一视同仁一些。

  苏娘子看了他一眼,没说话。她自己心里清楚,从前她待顾策,是和待苏染染不一样的。

  一开始,她是担心顾策的家人随时都会找上门来,不敢在他身上放太多感情,怕分离的时候自己受不住。后来,她以为自己生子无望了,想着女儿的将来,又知道染染对顾策的在意和依赖,就动了将两个小的凑成一对的心思。

  这女人看自己的孩子和看未来的女婿,那能一样吗?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那也得到了一定时候才行,在这之前该挑剔还是要挑剔的。自己就能在那纠结的不行,一会儿觉得顾策品性好,哪哪都好,一会又觉得他长的太好看,读书也太好了,让人不放心,诸如此类,就挺神经的。

  如今她是怀了身孕之后,底气足了,再加上苏染染时不时的敲边鼓,有意识的在他们心中种下顾策是这个家中将来要顶门立户的长子的形象,苏娘子受了影响,再加上最近的事,让她越发意识到了顾策的优秀,潜意识里就知道让顾策娶自己的女儿是在耽误他的前程,因此就把这个想法放下了。再看顾策,倒是多了几分慈母之心。

  说到这事,苏娘子就想起了她被瞒着的事。她挑眉问陈大勇:“阿策上山的事,到底是咋回事?你早就知道了?我看染染的样子也是知道的?”

  陈大勇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果也是好的,没什么可隐瞒的,就把事情如实和苏娘子交待了一下。

  顾策半夜就醒了,他第一次喝酒,难免有些头疼不适,起来之后看到桌上的醒酒汤,喝了之后又去打水洗漱了一番,这才觉得好了一些,只是想再读会书是不成了。

  他忍不住叹了口气,这酒果然不是好东西,太误人,以后可不能喝了。

  饶是顾策再早熟,今日发生了这许多事,还意外得知了自己是从京城来的,心绪也难平静,呆坐了许久,这才合衣睡了。清晨依然早早醒来,洗过脸之后就如往常一样,去屋后背书然后锻炼身体。

  吃早饭的时候,苏娘子也来了,她这段日子有些怠懒,好多时候都起不来,连散步的时间都改成了傍晚,今日好不容易爬起来,也是止不住的哈欠连连,坐在那里也不动筷子,就看着其他人吃饭。

  从前苏染染也喜欢赖床,一年大半日子都是睡到日上三竿的。自从重生以后,她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懈怠,要时时警醒,就把睡懒觉的毛病改了,每日早早的就爬起来。

  顾策聪慧,见苏娘子早早打发了白大娘,还时不时的往他这边看两眼,吃完饭放下了筷子,就主动问道:“师娘找我有事?”

  苏娘子点头:“嗯,阿策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说。”

  顾策起身,乖巧的站了过去,结果苏娘子竟然伸手从身后拿出了她那把鸡毛掸子,冲着顾策抽了起来。